《女朋友。男朋友》是由楊雅喆導演所執導,透過橫跨近30年的感情糾結關係,結構出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故事。 導演從女男、男男之間的情愛糾葛的構述,進而緊扣時代脈動,將格局放大至對於社會公平正義的學運開放追求,最後則再收斂回到三名主角的本身,重回三個人年輕時所追求最單純的快樂與自由。
片中利用大量的暗喻與留白,將劇情空間留給觀眾去參悟理解,是蠻特別的互動,尤其是結局最重要的轉折輕輕帶過,與前段細膩雕刻鋪呈劇情呈現對比,在不刻意煽情的情況下,留給觀眾沉澱的空間,讓複雜的情緒在走出戲院後仍得以蔓延迴盪。
三大主角分別為桂綸鎂(美寶)、張孝全(阿良)、鳳小岳(阿仁)。桂綸鎂飾演的美寶,年輕時的個性強勢率直不拘小節,認為對的事想做就去做,然而長大了,她為了保有珍貴的”愛”,就算犧牲寄託在阿仁身上也無所謂,因為從小受母親與阿仁的影響,她知道”美好順遂的人生”從來都不是她所能擁有的,她只希望在妥協中能留住些什麼,而最後在歷經人生風霜的阿仁引導下,美寶看清楚這個複雜且破碎的三角關係,她瞭解阿仁已經回不去了,回不去年輕時願意以她為核心,為她付出的”B面第一首”。 在她心中屬於阿良的那一塊,在經歷30年的沉澱後,終於與阿良重回游泳池、重回休息室的角落,重新填滿當時信中遺留的空白。
鳳小岳飾演的阿仁,在學生時期為了追尋自由,熱血的帶頭衝撞當時封閉的體制,然而隨著歲月增長社會逐漸的開放,卻不知不覺的被環境制度所同化了,變得不再隨心所欲,變得戰戰兢兢,變的選擇以安逸的方式過下去,或許是出身富裕家庭背景的無奈,或許這不是他的最愛,不過這卻是他覺得妥當的方式。然而阿仁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到進入社會之後,卻無聲無息的被框架,美寶的犧牲又是否公平呢?!
張孝全飾演的阿良,有著壓抑的雙重性向與不為人知的內心掙扎,他不願輕易的公開,是不想破壞三人之間平衡的微妙關係。善良的阿良內心中其實是澎湃、洶湧與激昂的,但是外表上卻是壓抑、內斂與沈默的,他展現愛的方式是以逃避來成全阿仁與美寶,並殘忍的放任自己無意識的飄流在找尋替代品的迷霧之中,多年後在一次三人聚會中,他感受到了美寶犧牲的痛苦,他的善良讓他終於也看見自己的迷惘,為了帶美寶走出這段不幸,阿良勇敢的斬斷自己不正常的關係,最後與美寶重回到童年時光的地方,電影中的所配上羅大佑的歌曲「家」,巧妙的點出他們的愛在此昇華,在美寶「眼淚歸去的地方」畫下了溫暖的句號。
導演深入淺出且微言大義,每幕之間的留白,使其中的渺小情意,投射出巨大的的真實情感,與觀眾自身經驗結合,使劇情的後座力更深入的穿透到觀者的心理。其中令我最感動的畫面是,最後阿良與兩個小孩在等公車時,美寶與阿仁的女兒將耳機放到阿良的耳朵的溫馨又親密的畫面,霎那間,我了解了,原來這就是完美的結局,阿良透過阿仁與美寶的分身(小孩)終於得到了阿仁的愛,而美寶對於阿良的愛,也藉由這個小女孩而獲得實現與延續!
導演曾提到,這部電影的命題是『自由』。無論是學生時代參與或發起學運的熱血情懷,還是成年之後的名利角逐與情愛糾葛,其實自不自由都是個人的選擇,感情這種東西很奇妙,就算到頭來,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自討苦吃,但那又如何呢? 年輕時的熱血、自我與狂放,成熟後的穩健、深思與犧牲。我們可以決定無拘無束的翱翔於海闊天空之外,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因為別人,而選擇自我綑綁,至於會不會後悔、值不值得,答案也只有自己能了解!
現實不完美世界是殘酷的,而我們都在無法盡如人意的結果中,學會妥協與前進,在路上,勢必經過掙扎、倔強、扭曲、計較等等苦痛的煎熬,然後我們懂了,然後我們也都妥協了。但是每一個吶喊過的青春、每一段刻苦銘心的愛恨糾結,都會化作難以言喻的思緒,放在內心深處的角落,回味。愛呢!?其實並不曾消逝,只是進一步昇華了。推薦大家去看看這部片子,去看看這部能”再度點燃我們心中或許有時快要被澆滅的火燄”的好片。
Jason
最後附上片尾令人動容的歌曲”家” 片段歌詞
家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編曲:丹尼
輕輕地愛你 輕輕地愛你
我的寶貝 我的寶貝
輕輕地想你 輕輕地想你
我的眼淚 我的眼淚
誰能給我更溫暖的陽光
誰能給我更溫暖的夢想
誰能在最後終於還是原諒我
還安慰我那創痛的胸膛
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
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
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
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3 意見:
"女朋友.男朋友"拍出我曾經經歷過的時代氛圍,這是一部給"大人"看的學運世代愛情電影,片中的校刊社我參加過,審稿制度我經歷過(其實沒那麼嚴格啦),大學時代的理想主義色彩我被激起過,進入體制化社會乖乖就範的過程大家應該都參與過
這個片子好幾場戲透過剪接製造的對位效果我喜歡,配樂的安排更是讓五年級生回味再三,中正紀念堂以野百合運動對威權體制的挑戰為基底,突顯阿仁的情感叛逃,美寶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情感際遇,阿良在戒備森嚴的警力包圍下,"美麗島"的蒼涼音樂氣氛中,為了自我彌補決定和條子"打野砲"的那一場戲,堪稱劇力萬鈞
Jason分析的好,感情這個東西,一切的一切,往往都是在自討苦吃,美寶和阿良為自己選擇的感情位置固然是自我折磨,阿仁最後的婚姻決定,又何嘗不是在自討苦吃.我們在情感的世界裡,在不同形式的女朋友/男朋友的角色關係中,在不同階段選擇與放棄的決定裡,我們一步一步認識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故事主軸的三位主角 - 阿仁、美寶和阿良,在高中校園裡"做大事"的那一段,我覺得很有趣。阿良故意到訓導處門口放鞭炮,美寶趁亂讓擴音機放送鞭炮聲,阿仁則在操場趁勢鼓動群眾,發送新校刊,讓跳舞變成民意。鏡頭一轉,氣喘吁吁的美寶在走廊上拼命地追趕跑在前面的阿良,還沒來得及抓住阿良,卻在樓梯間遇見了阿仁,阿仁渴望在"完成大事"後得到美寶安慰的眼神,美寶半推半就接受阿仁的擁抱,和默默在旁偷看這一幕的阿良,複雜的感情三角習題就此牽絆住彼此的未來。
另外,我也喜歡三位主角在步入社會後,那頓久別重逢的午餐。阿良一邊心疼阿仁在衷於所愛與靠攏體制間掙扎的模樣,也不捨美寶只能用幼稚的玩笑行為來表達內心的憤恨,但阿良不再沈默,用言語戳破這一切。那頓午餐在不愉快的氣氛下收場後,他用行動拯救了美寶,也活出了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阿良選擇和阿仁和美寶所生的女孩們共同建立一個家,將過去美寶的愛和對阿仁的仰慕,昇華成對家人的愛,即使承受異樣的目光,即使得不到形式上的認同,在這複雜的三角習題中,他是A面第一首,真正擁有幸福的人,阿良定義了屬於他的感情"自由"。
First of all, I think this movie portrays not just the event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at era (the protest), but also a realistic portrayal of the emotions and drama that happens between friends and lovers.
Some may feel that choosing "to love" is an ask for torture, but I feel otherwis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well within these emotions is a privilege, rather than a form of burden. The "sweet" and the "sour", the "comfort" and the "pain", shouldn't be perceived as a negative reflection of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sweet" and the "sour", comes the "real stuff".
The movie also has a line that says: 我要的,你給不起. This 7 word sentence touched me. "你給不起" is not a materialistic statement, but rather the emotional satsifaction that one cannot provide.
This movie is really great. It touches on so many topics ranging from the historical events to the aspects of a relationship.
Additionally, the filming techniques were incredible. I sincerely feel that this movie has taken the industry to the next level.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