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我們的小型聚會 @ 蛙咖啡

泰國CDS之旅 X 沿著菊島去旅行 X 鏡頭下的德國日記

2011年9月 我們的小型聚會-生活賣場

Dixit 妙語說書人 vs. 竹山小鎮之旅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2012年4月份我們的小型聚會



很多人是從「春吶」開始聽獨立音樂的
台上歌手  用力擁抱音符節奏的快感
台下觀眾  盡情享受解放自由的氛圍
越來越多各路好手也紛紛加入
追隨者已從幾百人增加到幾萬人
我們的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時代已經來臨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居遊、市集、南歐慢慢行



當你已多次造訪巴黎且對於凱旋門、巴黎鐵塔與聖母院等這些耳孰能詳,每位觀光客必定造訪的名勝風景饗宴稍嫌油膩時,不仿學學“從巴黎到巴塞隆納,慢慢走”的作者韓良憶小姐來個10天半個月的新型態旅行模式─居遊,體驗不同的花都巴黎以及南歐鄉村城鎮的當地人生活。

所謂的居遊,應該是一種自在從容的態度,盡情享受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與看似平凡無奇,但旅程結束後卻又回味無窮的當地人文風景。韓小姐藉由居遊的方式,不但讓她對巴黎再度產生深層的感動,也讓她重新認識花都巴黎的另一個面向,領略到居遊生活的真諦與愜意。更藉由固定造訪居遊公寓旁的小小咖啡店而完全的融入了巴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我想透過居遊來吸收旅遊地點的地氣,也或者可以說是天地靈氣,使她每次的旅程後的感想分享都充滿著與其他旅遊書不同的心情撰述,這是可以從作者以往的著作看出些許端倪。



作者在每次的旅途中特別喜歡拜訪當地露天市集,看看當地的時令蔬果或是特色物產。認為逛逛市集旁的乳品店、魚店或是雜貨店,便可以大致瞭解當地人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對於這樣的市集,也讓我想起了在台灣的傳統市場裡,充滿了此起彼落的顧客與攤商的詢價或是交談的嘈雜聲,人們彼此間摩肩擦踵而過,期間或許婆婆媽媽們碰到街坊鄰居也會駐足片刻,彼此間聊上幾句。不過歐洲的露天市集感覺上卻又多些整節與乾淨。不論是藉由仔細觀察書中的照片或是過去從電影與電視場景中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可以感受到這些市集其實是有些類似台灣的傳統市場,不過或者應該說是其“進化版”或是“乾淨版”了。


開伙下廚,應該是居遊所帶來的另外一份心靈解放。居遊所住宿之公寓多半會是鍋碗瓢盆一應俱全,柴米油鹽醬醋茶應有盡有。雖然明知自己是個異鄉遊客,可以在居遊的住所自己下廚弄弄想吃的東西,也多少可以紓解一些味蕾對於家鄉或是自己熟悉口味的一絲眷戀。這種在當地食材加上作者本身的廚藝加持之下的結合,完美的詮釋了居遊所帶來的樂趣與悸動。讓你不再僅僅是旅人過客,也可說是吸收居遊處所謂地氣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書中作者也介紹幾個不同的市集,我則是對其中位於南法阿列日省的蒙布侖波卡吉(Montbrun-Bocage)覺得相當有意思,因為它充滿了國際色彩,市集中隨時可以聽到法語、西班牙語、德語、英語甚至於日語而讓人嘖嘖稱奇,顯示出法國也有地區對於不同的語言文化有著相當的包容性。


慢慢走的行程到了西班牙之後,作者則是對於西班牙美食,特別是具有加泰隆尼亞特色或是烹調方式的美食特別欣賞,也在書中不藏私的推薦幾家自己非常喜歡的餐廳。當然囉,美食達人所建議的餐廳,自然值得試試,如果有機會造訪巴塞隆納的話,也別忘了到這些地方大快朵頤一番。


歐洲人所流行居遊這樣的新型態旅行方式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而言應該還是一個相當新鮮的概念。不過就整個旅遊型態發展演進過程而言,台灣已經由原本最早期的跟團旅遊模式演進到自助行或是自由行模式,我相信未來這樣居遊旅行的方式應該也會在這個小島慢慢的風行起來。在歐洲各地,不管是小型鄉村或是大型城鎮甚至於國際型大都市,都有各種居遊寓所可以讓旅人過客暫時的停下人生的腳步,在鄉間或是城市深深的呼吸各個地區不同的天地靈氣,補充一下大地之母在全球各地所蘊藏不同能量。或許每個人都可以考慮來一次居遊旅行,當居遊結束,再度回到都市叢林中為生活奮鬥時,應該會有另外一層不同的體認。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愛在日落巴黎時





九年前歐洲火車上相遇
維也納共度一日
並相約日後維也納再見卻未能碰面
九年後巴黎書店意外重逢
在巴黎街頭, 咖啡館, 公園展開馬拉松式的 "敘舊"
《愛在日落巴黎時》被評為最不落入俗套的經典愛情故事,一位美國男作家到巴黎書店打書,意外與九年前邂逅的女孩重逢,兩人相約在男作家登機前喝杯咖啡,彼此彷彿停不下來似的說著話,想用最短的時間知道對方這九年來的境遇,自然流露的神情互動,隱隱傳遞著一種特別的感覺,輕微地勾出成串的記憶,再度穿越時空,喚起彼此熟悉的味道。這時故事的男女主角好像站在高空的鋼索上,似乎必須趁重逢的機會,作出某種重大的人生決定,但卻又好像只是兩人投緣的心靈再次相逢。日落時分即將來臨,離男作家的飛機起飛時間越來越近,兩人是否會做出改變彼此今生的決定?

你聽過”Band 村”嗎?




你聽過”Band 村”嗎?

宇明是北歐家飾陳列設計師,暫停玩音樂的那2年,自覺得生活像是一滴消失在人海裡的水,生活怪怪的,像是斷了弦,一片空白,需要尋找存在感,決定用一種不必太複雜的方式去填補自己的空白,就是再回到樂團。最近快”上岸”的 D.K.,因為打擊樂器網店做了近一年,圈內圈外口碑不錯,決定辭掉公務員的工作,讓自己的生活,只有打鼓、練鼓、鑽研鼓、賣鼓,不必管辦公室裡別人的鉤心鬥角,D.K.覺得這樣再好不過了。

他們都是搖滾樂愛好者,又叫”Band仔",因緣際會讓他們在一個人稱”Band村”的地方匯集起來,做音樂,玩樂團。村民當中雖然沒有音樂家,也不是什麼搖滾明星,他們只是想玩搖滾,一種沒有太大壓力的娛樂,不需要賦予矯情的詮釋和自我的感動,並把持著”友情第一,音樂第二”的精神,用心維持著得來不易的”Band村”生活。但當Band仔們回到”地面”行走的時候,身分各自迥異: 量子物理學教授、建築規劃師、自來水公司員工、公務員、大學生、魔術師、插畫師、紋身師、快遞人員等等。

“Band”村是廣州鬧市裡,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們,把廢棄的”防空洞”翻新後,作為練團的地方,這裏共有9間BAND房,廣州近20支地下樂隊在這裏不定期地排練。現任代理村長陳四就把Band村當成庇護所,因為音樂是療癒心靈的良藥,只是南方人比較內向,身體裏沒有太多的反叛因子,只想讓平淡無奇的生活多點樂子。當然如果可能有朝一日能成為職業樂手,從此與音樂“廝守一生”,算是灰姑娘般的”完美的結局”了。

老廣州人的文化就是,互不干擾,自己過好自己的。中國其他城市地居民老喜歡把人放在主流社會體制去評價,廣州人不會,自己玩自己的興趣,窮得不得了,也不會把人看高或看低。Band村村民特有的處世態度,很有”廣州”味,以”互不干擾”的市井哲學,默默地對抗著主流社會價值,生活至上,開心過活,就是Band村村民真真實實的生活態度。

透過創造出來的音樂傳遞出一種正能量,對於處在壓抑狀態的年輕人激起一種鼓舞的作用,沒有刻意包裝,沒有理想性格,”Band村”傳遞的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感。愛上搖滾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見證樂迷與樂團一起成長,是Band仔們最大的滿足。“音樂是唯一能主宰的事情。”是Band仔們共同的心聲,BAND村的存在,讓Band仔們重新找到了自由的人生。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我們的小型聚會PLUS - 從巴黎到巴塞隆納,慢慢走



從巴黎到巴塞隆納,慢慢走

簡單幸福生活的實踐家- 韓良憶

總在生活中尋找好吃的食物、好聽的音樂、好看的書和電影

目前定居荷蘭的鹿特丹

一年至少出門旅行一次

「居遊」歐洲各地

探訪當地庶民生活



這次她慢慢走在

歐洲最美的兩個城市 - 巴黎 X 巴塞隆納之間

比別人多花20多天

欣賞自然風光、逛逛大城小鎮

下星期五應學長Timothy力邀

她將親自分享這段旅程

最真實的驚喜與感動